信息公开
 首页  学校新闻  信息公开指南  信息公开目录  信息公开栏目  信息公开年报  规章制度  依申请公开 
学校新闻
 学校新闻 
学校新闻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校新闻 >> 正文

集合!报告母校:青春报国、无限荣光!

文章来源:对外合作与校友工作处、学生处  发布时间:2025年08月01日 09:58 点击量:[]

今天,2025年8月1日

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

全体连大人

向所有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

向所有为国防建设作出贡献的人

致敬!

祝最可爱的人

节日快乐!


当青春遇到国防

当鸿鹄之志触碰家国山河

当个人梦想融入强国大业

就是一场最为光荣璀璨的

“双向奔赴”

在大连大学有这样一个群体

他们携笔从戎在军营里淬炼成钢

他们将忠诚奉献的底色嵌入生命

他们带着连大学子的热血

带着铁骨军人的坚毅

继续书写“强国有我”的担当

他们就是连大退役大学生士兵

集合!致敬!

“青春报国,无限荣光!”



高雪 机械工程学院2014级

2015至2017年服役于火箭军某部,目前为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。服役期间获“优秀义务兵”称号。退役复学后,获多项国家级竞赛奖项,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、退役优秀士兵等,并获评2020届辽宁省优秀毕业生。2020年考入国防科技大学攻读硕士、博士学位。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,获国家、省级竞赛奖项5项。


01初心如磐 逐梦军营

“记得小学六年级汶川发生了大地震,坐在电视前看着受灾群众和逆行的人民子弟兵,从小就崇拜军人的我悄悄埋下参军的种子。”谈及从军初心,高雪的眼神格外明亮。2014年考入大连大学后,在一堂全校性的思政大课上,退役军人学长现场演示军体拳、叠军被,并分享他的从军经历和心得,让高雪深受感触,这颗种子终于等来了破土的契机。

为圆军旅梦,体能薄弱的她开始“魔鬼训练”:连续数月风雨无阻在北操夜跑十公里,从跑几百米就呕吐到体能全项优秀,从体重超标到完全符合征兵标准,她最终以优异成绩通过征兵考核。“《士兵突击》里说‘想要和得到中间还有做到’,我用行动证明梦想并非遥不可及。”高雪说。



02 淬炼成钢 军旅蜕变

初入军营,最大的挑战是体能训练。“新训前期三公里考核,我每次都垫底,同班的战友们因为我而要一起加练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”高雪回忆起往事。为了集体的荣誉,她主动加练,日复一日的坚持,体能素质逐渐提升。最终,在战友们和班长的鼓励帮带下,全班体能考核全员优秀。

比体能更难熬的,是思乡的夜。“新训期间每周只有三分钟座机通话,报喜不报忧是默契。”她记得,想家的每个夜晚和相邻床铺的“小五”互相鼓劲;天没亮就爬起来叠被子,困得直打哈欠却互相打气;情绪崩溃时,有战友们的肩膀和拥抱,有班长为我们煮的热气腾腾的饺子,还有连队的花样解压活动......

两年军旅,她从“体能困难户”成长为“优秀义务兵”,更懂得了什么是“奉献”,什么是“担当”。


▲大连大学2017年退役火箭军及武警战友合影(一排左三为高雪)


03 本色不改 奋斗不止

2017年退役复学后,部队培养的那些“纪律性”“责任感”“团队意识”“大局意识”等,已经深深扎根在她骨子里。在连大的四年里,高雪的身份标签不断叠加:团支书、新生辅导员助理、国防教育工作室文书、征兵宣讲员……每个角色她都干得有声有色。

“部队的生活像上紧的发条,突然松下来反而慌。”她笑着说。这份“闲不住”的劲头,让她在连大的四年里不断成长。2019年,她提前一年完成本科学业,获评辽宁省普通高校2020届优秀毕业生、2019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。


▲高雪在校期间所获证书

2020年,高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防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,攻读硕士、博士学位,研究方向是智能无人系统平台与动力,参与多项军队装备预研项目。她常说:“科研和当年在部队练体能、啃专业一样,看似跨不过的坎,熬过去就是成长。”


04 薪火相传 强国有我

谈及军旅,她用三个词概括:“梦想、坚韧、吃苦。”退役近八年,她完成了人生的好几个大事:本科毕业,考上研究生,硕士毕业,博士录取,结婚生子等,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挑战,但部队历练的那股子“能吃苦、不服输”的劲儿,始终是她最坚实的底气。

回顾来时路,高雪始终记得母校给予的滋养,她感恩连大为莲子们提供的平台和机会,并寄语学弟学妹:“十多年前的我和你们一样,拥有最闪亮的青春,却也充满迷茫。青春有很多样子,多年后你一定会庆幸,自己的青春有过穿军装的样子。”



王奕程 人文学部2021级

2020至2022年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94326部队,目前就职于北京市监狱管理局(戒毒管理局)。服役期间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,2022年被评为“四有”优秀士兵。在校期间获得2025届辽宁省优秀毕业生、大连大学2025届毕业生就业榜样、校三等奖学金、校优秀学生干部、新生新训优秀教官等荣誉。


01 三代从军梦,一朝着戎装

“我选择参军是源于内心的呼唤,祖辈三代从军,红色基因的种子从小就根植于心。”王奕程的话语中透着对军营的向往。步入大连大学后,校园鼓舞人心的征兵标语,让这份深埋心底的信念愈发坚定。2020年,他毅然暂停学业,穿上军装,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94326部队的一名战士。“家国情怀早已融入血脉,成为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”这份初心,让他在青春的岔路口选择了热血与担当。



02 从“新兵蛋子”到“四有”士兵

初入军营,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曾让他望而却步。尤其是单杠、负重跑和战术训练等项目,着实让他头疼。“但每当想放弃时,我总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。”他在心里默默鼓劲,并主动加练,不断超越过去的纪录,努力把自己练得更强。服役期间,他不仅荣立集体三等功,更在2022年被评为“四有”优秀士兵。

“当兵不习武,不算尽义务;武艺练不精,不是合格兵。”在军营的两年里,他先后担任军车驾驶员、新闻报道员、代理文书,频繁的角色切换练就了他“来之能战、战之能胜”的硬本领。他说:“上级交代的任务哪怕没有先例,也要想方设法完成。”这种克服一切困难也要完成任务的信念,成为他军旅生涯最珍贵的收获。



03 退役不褪色,青春再出发

退役返校后,王奕程将部队的优良作风融入学习生活:连续两年获评校优秀学生干部和新生新训优秀教官,还担任国防教育工作室负责人一职,并以优异成绩获评2025届辽宁省优秀毕业生、大连大学就业榜样。如今,他身着警服,就职于北京市监狱管理局,将军营锤炼的责任与担当融入新岗位。

“没人负责我负责,有人负责我配合。”军营培养的团队意识让他在集体中始终冲锋在前。无论是担任新生军训教官,还是牵头校园志愿服务,他总能以“螺丝钉”精神凝聚团队力量。“面对陌生领域,我首先想的不是‘能不能干’,而是‘怎么干好’。”这种迎难而上的思维,正是军旅生涯赋予他的能力。



04 以军魂为笔,书时代答卷

褪去戎装的他,私下是个热爱摄影的青年,其作品曾在部队摄影展和辽宁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获奖。生活中的他喜欢背着相机去旅行,足迹遍布国内外的许多地方。他说“如果有机会,去看看边疆的雪山,摸摸界碑的温度;去听听社区里老人的故事,感受人间烟火的温暖。青春的价值,不在我得到了什么,而在我为别人做了什么。”

谈及对学弟学妹的期许,王奕程眼神坚定:“执着于理想、纯粹于当下,勇敢地去做每一个选择。”他鼓励青年学子积极参与志愿服务,更欢迎大家携笔从戎:“军队是淬炼成长的熔炉,那份责任与担当,将是你们一生的财富。”


高雪、王奕程两位校友,是我校众多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杰出代表。他们的成长轨迹,生动诠释了军旅生涯对青年学子意志品质的锤炼和人生境界的提升。据了解,近年来,我校征兵工作亮点纷呈、成效显著,为部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兵员,形成了鲜明的“连大特色”。

宣传发动立体覆盖,构建了“线上+线下”“长期+重点”“普遍+精准”相结合的“三结合”体系,确保征兵政策“进学院、进班级、进食堂、进宿舍”,实现宣传教育无死角、有重点。

制度保障务实创新,出台《大连大学征兵工作实施办法》,特别是针对应届毕业生和春季入伍学生,在学业衔接、课程考核、毕业论文等方面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,支持在部队完成毕业论文,切实解除莲子后顾之忧。

育人情怀贯穿始终,从新兵入伍的光荣送行、建立沟通群、设立光荣榜,到退役士兵的暖心座谈、政策优待落实(如课程免试优秀、转专业便利、评优就业优先),全过程体现了学校对参军学子的关怀与尊崇。

创新探索走在前列,成立“雷锋兵”预征班,严格选拔、科学施训、强化思政,发挥退役大学生士兵作用担任军训教官、参与国防教育宣讲,有效发挥了高校征兵“蓄水池”功能。

这些务实举措共同托举起连大学子炽热的军旅梦,目前,学校已超额完成本年度金普新区征兵任务,为强军兴军伟大征程贡献着坚实的“连大力量”。

褪去戎装,军心未改

业精于勤,勇攀学业高峰

豪情壮志,续写青春华章

大连大学的退役士兵们

将继续用行动诠释军魂

以忠诚和使命

践行“若有战,召必回”的誓言

以血性和担当

争做新时代长征之路上永远闪烁的红星

上一条:忠诚担当 务实作为|学校召开新任职干部集体谈话会 下一条:学校召开“十五五”体育学学科发展研讨会

关闭

版权所有:大连大学信息公开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