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校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郑国侠教授联合医学院王云华教授、哈佛大学张兴才研究员等就“仿生微图案”这一研究领域,总结团队10年研究成果(2012-2022),在Nature子刊Nature Reviews Methods Primers上发表题为《Nature-inspired micropatterns》的综述文章。
据了解,该期刊影响因子39.5,内容主要涵盖生命科学、化学和物理科学等使用的分析、应用、制造、设计、统计、理论及计算方法等。同时,该文章研究内容受到NRMP编委高度认可,推荐为当月“Hero image”。
“仿生”是一个跨学科技术领域,主要指通过理解生物自然过程的作用机制和策略,将其用于解决技术问题或强化工程设计的过程,涉及各种材料和制造技术的应用。微图案是指具有纳米到微米范围内的特征尺寸的图案化材料或结构。由于尺寸效应,微图案可以在不改变整体组成和性能的情况下赋予材料新的功能。通过自然界的微图案仿生,可以解决许多科学问题和工程问题,包括模拟生态环境、体内的微环境,或产生超疏水表面、粘合剂和结构色等功能材料。例如模拟荷叶表面的超疏水材料、模拟壁虎微纤维阵列的吸盘装置、模拟蝴蝶翅膀的结构色等等。
论文对微图案及其仿生进行了概述,系统性总结了仿生微图案的设计策略、微制造技术和微图案关键作用机制、功能特性和应用等内容,并强调了这一快速发展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。
此次成果的发表,彰显了我校在学科交叉融合中的创新优势。未来,学校将继续支持“医工交叉”的前沿研究,为培育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提供沃土。